已经举办
分类筛选 | 重置筛选条件 |
---|
智能手表发展至今,语音识别、心率监测、心电图等功能不断齐全,并逐渐从消费级向医疗级延伸。然而越来越齐全的功能给智能手表的续航水平带来了新挑战,提供低功耗的解决方案成为智能手表上下游厂商亟需解决的问题,国内网络、芯片、终端厂商该如何合力解决低功耗的问题,在这个领域具有怎样的优势、机遇和挑战。与此同时,逐渐走向医疗级的智能手表,在关注健康监测功能时面临着新的挑战。
如何解决智能穿戴设备现存的痛点,推动该产业朝着更智慧化的方向迈进?生态融合过程中会是怎样发展趋势?本期直播将邀请智能穿戴领域大咖共同探讨。
会议亮点:
1、智能手表续航时间成为痛点,上下游企业该怎么共同发力解决低功耗问题?
2、关注健康,丰富与改善生命体征监测功能--可穿戴设备的现实挑战
3、击穿智能穿戴生态壁垒,AI、通信等企业如何助力生态融合根据IC Insights 在8月份发布的数据,2019年全球MCU市场规模为160亿美元,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,预计今年会下滑到149亿美元,下滑6%左右。但在国内,MCU的市场规模其实是增长的,国内MCU企业在上半年的出货量基本都实现了正增长。
而且,现在国产MCU市场可以说是百花齐放,参与的企业相当多,粗略算算至少有100家MCU企业,但产品种类其实还不太多,市场占有率也不太高。不过好消息是,近年来,不少国产MCU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,在一些消费类市场和IoT市场取得了突破,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提升。
那么,国内MCU企业在MCU市场主要处于哪个阶段?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这几年他们是如何快速成长起来的?未来几年又会如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呢?
亮点:
1. MCU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?
2. MCU企业的成长动力是什么?
3. 国产MCU如何取得突破?
4. 追求爆品和关注细分市场,哪个更利于成长?6月6日,我国5G牌照发放整一周年。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全国已建成的5G基站超过25万个,有130款5G手机获得入网销售许可,5G终端连接数超过3600万。
根据工信部的数据,三大运营商计划今年涉及5G业务的总投资额高达1803亿元人民币,预计年底全国建设开通70万5G基站,2021年达到100万以上。
从4G演进到5G,虽然单位流量的功耗大幅降低了,但是5G总功耗相比4G还是大幅增加的。预计在5G时代,64T64R AAU最大功耗将会达到1000~1400W,BBU最大功耗将达到2000W左右。
而且5G时代,一战多频将会是典型配置,预测5频以上站点占比将从2016年3%增加到2023年45%。一站多频将导致整站最大功耗超过10kW,10频及10频以上站点功耗超过20kW,多运营商共享场景下,功耗还将翻倍。
现在5G建设如火如荼,5G网络的演进对电源设计带来了哪些挑战?现在5G电源有哪些新的变化?半导体厂商该如何应对5G电源功耗大幅增加的挑战?敬请关注<电子发烧友网>7月23日的《5G网络演进对电源设计的挑战》直播。
亮点:
1. 5G基站供电系统的新变化
2. 5G基站电源系统面临的挑战
3. 宏基站与小基站的电源解决方案异同
4. 5G电源设计的新方案